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会如何处置
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,其处置结果一般较为严厉,具体如下:
1.刑法明确规定,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若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,且情节紧急,应当撤销缓刑。
2.关于行政拘留这一违法行为最紧急的处罚,司法实践中虽存在认识不统一的状况,但常见觉得其已符合“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,情节紧急”的情形,因此符合撤销缓刑的条件。
3.一旦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,犯罪分子可能面临缓刑被撤销,原判刑罚将被实行的后果。
《刑法》第七十七条就明确规定了缓刑撤销的条件及处置步骤,包含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、发现判决宣告前有漏罪,与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等情节紧急的情形。
2、缓刑考验期是多久?
找法网提醒,缓刑的考验期限,是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特定考察的一段时间。这一期限的设定,旨在考验犯罪人是不是遵守缓刑的条件。
1.依据刑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,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,但不可以少于两个月;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,但不可以少于一年。
2.缓刑考验期限的长度取决于原判刑罚的类型和期限,但不能短于原判刑期,可以等于或长于原判刑期。
3.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,判决确定以前先行羁押的,不可以折抵考验期限。
缓刑期间什么行为会撤销缓刑?
缓刑期间,犯罪分子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。一旦有以下行为,将可能面临撤销缓刑的紧急后果:
1.犯新罪:在缓刑考验期限内,若犯罪分子第三犯罪,无论新罪的性质和紧急程度怎么样,都将致使缓刑被撤销,原判刑罚将被实行。
2.发现漏罪:若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判决,同样会撤销缓刑,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,并与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合并实行。
3.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:如前文所述,若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,且情节紧急,也将致使缓刑被撤销。
4.违反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:包含违反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,或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等。
综上所述,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,以防止缓刑被撤销的紧急后果。